卵泡抽吸和受精
取卵 — 目前的取卵几乎都是通过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卵泡抽吸法实现的。取卵时机是在给予hCG后34-36小时。给予某种镇痛/麻醉后,在超声直视下,取卵针依次进入每个卵泡,吸取卵泡内容物。
经阴道卵泡抽吸的并发症少;仅一项病例系列研究发现该操作有明显的感染风险,报道的感染发生率为3%,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感染发生率降为0。预防性抗生素疗法的使用还没有经过广泛的研究;现有的有限的数据显示,胚胎移植前使用抗生素对于改善临床妊娠率无用。由于已经有病例报告报道了感染,所以大多医生仍使用抗生素。感染被认为主要是由于慢性感染的再激活,例如输卵管积水发生慢性炎症的患者。既然在IVF前大多清除了输卵管积水,可能就不太需要抗生素,不过使用抗生素可能减少生殖道细菌定植。
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之前,是经腹腔镜直视引导下抽取卵母细胞的。该方法现在仍偶尔与配子输卵管移植(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 GIFT)联合,用于卵巢不在盆腔内(例如,放疗前将卵巢移位之后)的女性或者无阴道的患者(例如,先天性阴道缺如)。
获卵数量 — 在对来自不同年龄组女性共超过600,000个治疗周期的数据分析中,当每周期取卵数不超过15个时,活产率随着取卵数的增加而增加。
体外受精 — 为了实现受精,需要用一个容积很小的培养基将获取的卵母细胞与精子混合。至于精子和卵母细胞最好孵育几个小时,目前还不确定。对于轻度的男方因素引起不孕的夫妇,使用高浓度精子或用特殊的缓冲液对精子预孵育,可以提高受精概率。使用捐赠精子的患者,每次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似乎与未使用捐赠精子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精子计数在正常范围时,IVF后总受精失败率为4%-16%不等,之后的IVF周期再次受精失败的可能性约为30%。因此,既往受精失败或者存在重度男方因素不孕的夫妇,需运用ICSI。ICSI/IVF的开展使得男方因素不孕夫妇的妊娠率与非男方因素不孕夫妇的妊娠率相当。用射精取出的新鲜精子进行显微注射,受精率可达到近70%。使用经附睾取出的精子或从睾丸中直接取出的精子也已经获得成功。
与之相对,对于非男方因素不孕的夫妇,第二代试管婴儿ICSI与常规IVF相比无临床优势。一项回顾性研究报道称,对于非男方因素不孕的夫妇,在周期(n=317,996)中使用ICSI,与常规IVF相比,着床率(23% vs 25%)和活产率(36.5% vs 39.2%)均更低。因此,ICSI应仅用于重度男性不育或既往受精失败的夫妇。